新闻banner
您当前的位置 : 首 页 > 资讯动态 > 公司新闻

陈庆州“尊古太极”武学思想论括

2019-10-17

2006年5月陈式太极拳成为文化部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目前官方认定的陈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陈庆州,陈小旺等七人入选,陈庆州大师年龄最大,但他出名最晚,号称"隐士"。他的陈式太极拳最具古风遗韵,由人民体育音像出版社推出的"中华武术展现工程"中,陈庆州大师的陈式太极独以"尊古"命名,尊古太极以最大限度保留原古韵味为宗旨。陈庆州大师深得陈式太极真传,精于走化,武学造诣极高,1996年入编《陈氏太极拳志》:1998年入编《中国民间武术家名家》;1999年入编《世界优秀人才大典》;2002年入编《走向世界的中国》;研究整理陈庆州尊古太极武学思想,对中华太极的传承传播有着重大的意义。

体用并重的修习观

"体"是强身健体,"用"是技击格斗。正如拳友问他太极拳体与用哪个为主要时,他给出了答案:"两者没有轻重之别,同等重要!"这也是他一生习练太极拳的心得体会。强壮生命、益寿延年,是他与太极拳结缘的初衷,他凭靠太极拳挡住了死神的脚步,创造了生命的神话。正如他在《陈庆州咏太极推手》中所说"和平推手增友谊",原本传统太极推手主要是为了练习实战技击。陈庆州倡导推手以愉悦心情,增进友谊为主。正因为他注重健体养生,在他70岁时医生检查后惊讶地说:"你是70岁的年龄30岁的心脏!

陈庆州

不鸣则已,一鸣惊人的武学思维

陈庆州青年时就得到太极"隐士"的美称,因为他功夫好,谦虚不事张扬,喜欢归功劳于师长;直到六十岁在美国一打天下扬名,从一位乡野拳师一下跃升为国际太极拳大师。他用一生来实现了"不鸣则已,一鸣惊人"的哲学理想,他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:想要做出惊人的成就,就要历经长年累月默默地埋头苦干。书理上讲,"不鸣"是量的积累,"惊人"是质的突变。正是有了几十年甘当"隐士"来练功的量的积累,才有了"大师"令人信服。

“突变”是陈庆州武学思想的一个特色。他用这种"突变"原理来要求自己修练大极功夫,例如在文革中,台上批斗会热火朝天,台下的他却别不停地拧着太极行功棒;父亲去世,他守孝三年,在墓碑前化悲痛为力量,每天打三十遍拳,三年不断。他讲"陈式太极拳讲究后发制人,后发如何制人,关键要做到后发而先至,否则后发必定会受制于人而非制人。要获得这个功夫,你要不怕吃苦,长期苦练。另外,他也会安排弟子们的训练,他认为,要锻练身体,只要打二三遍拳就可以了,但要长功夫,每天至少不低于十遍。他给弟子们最多的一句话是"学拳不可急,千遍万遍多多练,招到熟时巧自生。"正是他内心的这种信念,才使他能耐一辈子寂寞来专研尊古太极武学。

陈庆州从隐士到名人也正是他自觉遵守了质变到量变的哲学原理。他给了那些一心想着"几天就想长功夫,一夜就要出个大名"的急功近利思想一个有力的否定,让他的弟子们以及众多陈式太极拳的习练者懂得,太极拳修为不仅是学拳技更重要的是修身、练心。持久的恒心必不可少,水到渠成方为佳境。

功夫凭苦练,奥妙赖深思的进阶指南

陈庆州武学强调"苦练"、"深思",如孟子所说"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"此话道出了"苦"的深层含义,学拳之苦也是为了有所作为,而非为苦而苦,尊古太极反对没有目标的自虐式的"苦",而是要和"思"相结合的"智慧之苦"。他强调,陈式太极拳交手讲究不丢不顶顺势而为,练习太极功夫也是如此,要合规律讲方法有心思。他举例说,每天都要吃饭,往凳子上坐,就要含胸拔背,一夹菜就如练腕缠丝,喝口汤便可体会一下实气沉腹的感觉。如此这般地苦练并不为苦,而是化苦为乐。本来太极就是阳阴之理,太板的修练终极目标即是阴阳平衡,也就是太极拳理中的"五阴并五阳"。苦与乐也是一对阳阴,用心思就能发现其实在生活中处处曾太极,外人看来苦,自已知道甜。他常说,拳学就是苦学,吃不了苦,难成人上之人。正如拳经中说:"学拳千人万人,成者一人半人",但他反对没头没脑不讲方法的蛮练。

孔子曾说:"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"在陈庆州的太极修练中也深深络上了这一思想的印记。他要求学者除了认真看示范听讲解外,还要带上笔记本,作好记录,不仅记师傅所讲,也要记自己的心得感悟;还在重大活动、比赛时集中为弟子们提出的问题解惑。并将自己撰写的《陈氏太极拳行功太极球》、《陈氏太极拳功夫荟萃》作为理论学习教材,另外他还特别将孙禄堂等大师们著作,作为弟子们的必读书,足见他对太极思维培养的重视。正是有了身体的苦练加思想的钻研,才使得陈庆州尊古太极有了深厚的武功根基和厚重的哲理韵味。

明辨是非,师恩如山

重情重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这在陈庆州尊古太极武学思想中占有很重的份量。他的"心明重恩"的情义观体现在患难中对师恩的一往情深,文革时期,有一年中秋夜,陈庆州不顾自身安危,送月饼到受冲击的恩师陈照丕家,为了这份情,他受到了三个月的隔离审查。他的侠肝义胆也深深影响着他的弟子们,有一天他的一个弟子,悄悄来看陈庆州,塞了一个红薯给他说:"陈师傅,你要坚持下去,一切都会过去的。"

光有厉害的太极功夫只能让人畏你,如何让人敬你呢?那就看看你是不是个重情义的人了。陈庆州从不轻慢他人,不仅对友人以重礼相待,即使是一个无名之辈,到了庆州武院,他也定要亲自过问一下食宿,亲自给学员上课,临走时要亲自送到校门口;每年春节,他要吩咐自己的儿孙给村里困难的人家送点礼金;家乡修路他主动出资;他常叫周边庄里喜好太极的老人来武院学拳,从来都是义务相授,只为沟通乡里乡亲的感情。他的上善若水生生不息地流淌着。

胸怀祖园,放眼世界

"外面有一千多名武术高手,向你挑战比武,请问你肯接受?如不敢,就低下头,弯下腰,举起双手去见他们,表示中国大陆向美国投降!"这是陈庆州l994年在美国加州圣何西州立大学讲学时得到的"欢迎"。陈庆州为了悍卫一个中国人的尊严,毅然接受拳击、柔道、胎拳道、空手道、角力、摔跤、合气道等各路高手的挑战,他用精湛的太极功夫将60多名对手一—打败,第二天美国《星岛日报》、《世界日报》、《国际日报》等多家媒体进行了详尽报导。事实胜于雄辩,陈庆州的爱国情怀是在验证尊古太极功夫的同时得到验证的。他让外国人认识并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,太极拳,继而学习它,这也是爱国的实际行动。从1994年至今,陈庆州曾七次赴美教拳,学员达七千余人,每年都有美国拳友不远万里来到庆州武院进修。尊古太极架起了一座中美友谊的桥梁。

德艺双修,秀外而惠中的修身导训

他的择徒标准归结起来为七字诀:"敬、尊、苦、思、恒、雅,守"。"敬"为首,敬人敬物,敬在内心而非表面,心敬方能知他人之长处,心敬方能物为我用:"尊"是习武之传统,习武之人更应秉承尊老爱幼,尊师重道之美德,尊人者,他人才乐于授其真传;"苦"是通往太极高峰的必经之路,勤学苦练,功夫日积月累,才有所就:"思"是内心仔细领会,反复琢磨的思维活动,太极拳运动是一个细工慢活,由不得粗枝大叶,只有"思"才得其趣,会其神,脱离"思"字的太极拳便沦为简单的体力活;"恒"字包含着耐心、坚持,太极拳有着"三年一小成,九年一大成"之说。有了恒心,才不畏这一路的寂寞和艰辛;有了恒心,在遇到阻碍时才不至于退缩不前;"雅"是文雅之意,习太极者要修武人的威仪,也应具备文人的雅量、雅情、雅趣。

陈庆州立于众人之前,自然之中便会透出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度,这是他胸怀坦荡,德高望重的本色,他从不以武欺人,以势压人,遇事总是冷静从容,考虑周全,他也以同样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孩子和众弟子。在他教拳的过程中总免不了以身为范的训导,倘有哪位弟子在训练中表露出示强斗狠,那大师一定先用他那恰到痛处的擒拿手,让其尝尝滋味,再行调教,他是决不允许这种不雅的拳风出现在他面前的。

走化在丹田,能化才能打的技击理念

陈家沟流传"二绝",一为陈小旺的"发劲",二为陈庆州的"走化"。陈庆州功夫精于"走化",堪称为其绝学。早在l994年。在美国他就曾打败身高两米正值壮年的大个头警察,让众多外国角力高手知道了太极的神奇。而当年陈庆州大师年已六十,体重60公斤,身高l.72米,但他们却不知道这神奇来自大师的"走化"的原理在于利用丹田处的转动,让对手攻击力改变方向。敌来时顺势松肩沉肘,手画弧,让进攻的力量经自己的手,肩,腰入丹田,再经过丹田的旋转化解,而其它部位的外力进攻,同样将它引至丹田,利用丹田内转将其卸掉,就如你用力去按一个浮在水面的气球,只要球稍有转动,它就又浮了起来。走化还是第一步,下一步是借力还击,将对方引空后他必定还会有一个惯性,这时通过丹田又将对方先前进攻的力施加到他的惯性方向,再一发力,便能将对方轻易发出去。或将之反擒住。这就叫"引劲落空合击出"。故走化是进攻的准备,只有化才能借,只有借其力,打得才轻松:否则叫抗力,或称顶劲,若如此遇到大力者必造成自身的伤害,这不是陈式尊古太极的技击规律。陈大师反复对其弟子强调丹田运转在技击中的重要性,要训练一个圆转自如的丹田功夫,最好的训练手段就是习练太极球,每日勤练,日久功成,将太极球练到腹内。有了这个摸不着端的"太极球",在遭遇外力进攻时,才能做到游刃有余。

陈庆州的武学思想深深烙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印痕,追求德艺双馨,人拳合一的完美和谐。他用跌宕起伏的武学经历诊释了体用并重,勤学深思,化打一体的拳学要义,同时折射出容闻重道,报效国家,放眼天下的浩然情怀。陈庆州的武学思想无疑为我们打开了通往太极殿堂的一扇门。闵行太极健身


标签

上一篇:太极名词的由来2019-10-17
下一篇:陈式太极拳学拳须知2019-10-17

最近浏览: